专家展望2013陆家嘴论坛 称去杠杆化根源在于安全资产缺失

2013年6月17日 11:14
来源:东方网 作者:孙立坚 选稿:解敏

  以前,当经济走进通货膨胀的状态或接近通胀可能性时,市场主体会很自然倾向于持有“安全资产”以规避风险。今天,同样当影响财富安全的事件发生时,人们也会去争抢安全资产。然而,当今很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缺乏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从而导致本国金融市场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对安全资产的大量需求,尤其是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也让这些国家对国际安全资产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遗憾的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往被认为是安全的金融资产,也因为其信用级别不断下调,失去了市场的信赖,从而加速了安全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失和蒸发。2008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流动性危机”,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私人金融机构,在危机前利用全球金融监管上的盲区,滥用金融创新的能力,加大了对所谓3A级“安全资产”的开发,向世界提供了大量打着“安全资产”旗帜的这类有毒资产!结果,严重放大了金融体系资金借贷过程中的“杠杆率”,使得资产毒性发作时才认识到资产泡沫的严重性,最终,伴随着抛售有毒资产的“去杠杆化”行为,世界经济终于陷入了灾难性的、漫长的萧条阶段。

  显然,当前世界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对安全资产的需求和有限且不断减少的安全资产供给之间的失衡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经济主体对安全资产需求的动机上再来深入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德国、日本、中国等这类以制造业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像中东、俄罗斯等国依靠出口资源也赚得大量外汇,这些国家都在寻求流动性好、价值储备能力强的安全资产。事实上,长期以来,美元及美国短期国债就充当了“信用本位”时代各国的海外“安全资产”!

  其次,对银行来说,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和其发放贷款所需要的资本充足物和抵押资产都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这也是发达国家审慎性监管的基本要求。事实上,银行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复苏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若不能持有一定规模的安全资产,那么,银行抗衡各种金融风险的能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某种意义上说,银行本身也在为广大储户提供受到国家保护的“安全资产”服务。

  第三,作为市场投资者来说,“安全资产”是他们对风险资产定价的参照物,风险资产的价格是以无风险资产或安全资产的价格为基准,加上这个风险资产内在的风险溢价后而形成的。如果没有安全资产作为锚定物,或者过去作为“安全资产”的标的,在未来某一天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那么,它将给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活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最终会大大降低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

 上一页     <<   1   2   3    4    >>     第3页/共4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