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终结150年人工煤气历史 实现城市燃气全天然气化
2015年6月27日 14:05 来源:新民晚报
上海150年人工煤气的历史彻底终结。今天上午,“上海实现城市燃气天然气化”仪式在申能能源中心举行,标志着人工煤气彻底退出申城,全市实现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目前,上海天然气用户数达到620万户,天然气年供应量已超过70亿立方米,占全市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1%左右,率先实现国家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人工煤气成瓶颈
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人工煤气的城市,自从1865年11月英商投资建成第一家煤气厂,上海开埠以来第一次向城市的煤气路灯供气以来,上海燃气由前80多年的缓慢发展,至解放后40年的较快发展,再到上世纪90年代跨越式发展,走过了150年的风雨历程。
上海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工煤气使用率依然低下,近100万只喷吐着浓浓黑烟的煤球(饼)炉,是当时上海居民家庭中重要的生活燃料。同时,不断增长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使得当时日渐落后的人工煤气供应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提高经济发展效能,加快改变能源供应结构,控制烟煤污染,成为那时市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完成升级三步走
1999年4月,东海平湖天然气登陆浦东,拉开了燃气清洁化、高效化发展的序幕,上海燃气正式进入天然气时代。浦东在比浦西地区迟用煤气122年后,一跃成为上海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城区。
2004年元月,上海开始接收“西气东输”天然气,并与浦东地区东海天然气高压输配管道连通,基本形成“东西互补、南北贯通、两环相连”、总长约500多公里的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上海,使上海初步形成东气和西气双气源、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到2008年,西气年供应量达25.3亿立方米,成为当时上海的主要气源,东气和西气合计供应量近30亿立方米。
2009年11月,上海LNG(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实现供气,本市在东气和西气两大气源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口LNG。2010年3月和2012年6月,“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先后供应本市,加上今年即将通气的江苏-崇明管道,上海已形成了六大气源保障供应的格局,建成了720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网及14000公里中、低压管网,兴建了五号沟LNG、白鹤加压站等多个应急保障和调峰设施。同时,分步关停960万/日的人工煤气制气产能装置,6家制气企业先后退出转型。
转换工程已竣工
上海在启动天然气转换之时,已经实现了城市燃气煤气化,拥有近270万的管道人工煤气用户,7000多公里人工煤气管网。如此规模的天然气转换,在我国城市燃气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
东海天然气登陆上海之后,浦东地区2000年9月率先实现全天然气化,33万户家庭改用上了天然气,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等450家工业、营业、事业、团体单位也用上了天然气。1999年7月至2000年底,东海天然气先后从市中心和南北两翼三路过江进入浦西,中路经杨家渡过江管达黄浦CBD区域,供应少量商户,南翼过江管经上焦厂达闵行外围,北翼过江管经军工路达杨浦外围,浦西地区天然气转换工程拉开序幕。
“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上海,浦西地区开始进入大规模天然气转换阶段。2004年一举完成转换32万户,次年又是27万户,至2007年末,浦西地区累计完成天然气转换超过107万户,转换区域也逐渐向黄浦、徐汇、长宁、虹口等中心城区挺进。当年,市区天然气用户数达到226万户,首度超过人工煤气用户数。2008~2012年,浦西地区实际完成天然气转换145万户,超过5年目标13万户,人工煤气家庭用户降至64万户。2015年5月下旬,市北区域最后一批家庭用户完成转换,浦西地区天然气转换主体工程完美收官。
16年来,上海累计完成了35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的天然气转换工作,全市天然气用户数达到620万户。天然气供应规模增长到71.6亿立方米,在本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占比上升到11%左右。与此同时,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市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提高至15天。
服务用户有延伸
上海加快天然气发展的历程,既是不断优化城市能源结构的过程,也是持续提高燃气服务供应水平的过程。未来,上海燃气将进一步加大天然气气源的引进力度,在现有六大气源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大东海天然气在沪登陆和俄罗斯东线天然气进入上海,扩建五号沟LNG,抓紧建设洋山LNG储罐扩建工程,积极拓展储气库、天然气开采等上游项目,优化气源配置能力,力争“十三五”内形成国际国内都较为领先的多气源保障供应格局。
此外,加快实现城市高压管网“○”型闭环,对外与江、浙管网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区域管网一体化;强化智能调度,建成一张对内完备、对外开放、智能高效的“一张网”运行管网体系。加快燃气新业务拓展,积极培育天然气交通用能、非管输业务以及能源服务业务等;创新服务形式和手段,提升用户体验,深入研究新时期燃气用户的消费需求变化和行为偏好,拓展差异服务、增值服务和延伸服务。
|相|关|链|接|
最早的煤气是用来照明的
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上海最早的煤气是用来照明的。
1865年11月1日,由英国伦敦查普曼公司设计的“大英上海自来火房”在泥城桥附近(今西藏中路西侧)正式竣工供气。这家沪上最早的煤气厂向租界内58只煤气表、39户家庭照明和部分煤气路灯供气。十里洋场的南京路上,原本昏暗的道路在煤气灯的照耀下变得十分亮堂。
1882年,电灯照明尚在起步阶段。4倍于煤气照明的发电成本让电灯照明显得十分昂贵,一时难以与煤气灯展开有效竞争。
然而,随着电灯以金属丝成功代替碳丝的重大技术突破,加上电动机技术的日趋成熟,电价开始下降,煤气照明和煤气发动机业逐步被电力所替代。到了1918年,上海城市的煤气照明用户只剩下影院等少数单位,自来火房的业务重点开始转向热源供应。
杨树浦煤气厂于1932年动工,1934年全部竣工投产。至此,煤气业务的发展有了充分保证。
此长彼消,1935年11月,上海街头的煤气灯被全部拆除,煤气完成了由光源到热源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