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会场七]主持人:汇丰银行屈宏斌 发言实录

2013年6月29日 17:07
来源:东方网 选稿:实习生李佳敏

image

汇丰银行屈宏斌(点击查看东方网独家组图)

  [屈宏斌]:感谢各位来到我们会会场,看来大家对金融对外开放的话题兴趣很高,感谢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屈宏斌]:今天的主题,首先中国金融要不要对外开放?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20年前,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有一个共识,中国金融应该开放,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开放。下一步开放的路线图、有哪些机遇?哪些时机?哪些风险是我们要讨论的。

  [屈宏斌]:今天我们的团队非常强大,在座很多嘉宾大家都比较了解,他们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部主任梁涛;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亚洲公司总裁马勤。大家欢迎。

  [屈宏斌]:首先,先请每位嘉宾简单发言5分钟。第一位盛松成先生,有请。

  盛松成:资本开放应分步骤进行

    盛松成发言实录

  [屈宏斌]:感谢盛司长,盛司长讲的三个观点,把我们围绕主题讨论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层面给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展开,但盛司长也说,在过去1、2年针对这些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文章是公开发表的。
  

    [盛松成]:补充一下,两篇报告一篇是2012年2月,一篇是2012年4月发表的,今天我主要说的观点,基本我都在这两篇报告里面。


  [屈宏斌]:强烈推荐大家花点时间多读读这种长报告,少花点时间在微博上。虽然我自己也在写微博。接下来有请范主任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想法。

  银监会:今后5-10年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机遇关键期 

   范文仲发言实录

  [屈宏斌]:谢谢范司长,给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想法,我自己感觉一时半会难以完全消化,希望大家做好笔记以后慢慢考虑,看有什么更具体、更好的问题会后也可以交流。第三位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部主任梁涛和大家交流。

    保监会: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保险领域

    梁涛发言实录


  [屈宏斌]:梁司长提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一个是保险业相对来讲开放程度比较高给银行业有点压力。另外一个观点,还是要深化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和保险业改革同时推进。“一行两会”的代表谈得比较多了,还有三位嘉宾是相对独立的人士,接下来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谈谈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下一步的的高招、建议。

    陈志武:中国人已被股市吓怕 更多选择投资房地产

    陈志武发言实录

  [屈宏斌]:陈教授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谈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我们过去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承担了很多美国金融危机的风险,我们也应该考虑如何让中国的风险在全世界让别人帮我们承担一些。接下来请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发表自己的观点。

    陆磊:让非国有机构更多参与全球化享受开放红利

    陆磊发言实录

  [屈宏斌]:陆院长提出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我们金融对外开放与其谈下一步如何开放,不如先搞清楚我们的开放度如何。接下来有请今天嘉宾唯一一个外资市场参与者,马勤如何评价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对下一步金融的开放度有什么期待?
  

    马勤:中国金融开放仍有较大空间

    马勤发言实录

  [屈宏斌]:嘉宾的发言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在过去的确有长足的进展,但是我们开放要走的路还很长,开放度目前相比而言还是比较低的。马勤提到了中国和印度,原来觉得中国比印度金融方面开放度要高,实际上远远不如印度。提到几个数字,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到今天可能是1.8%左右。这个问题,请范主任看看有没有可以评论的?

    银监会:今后5-10年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机遇关键期

    范文仲发言实录

  [盛松成]:我想对这个问题补充一些。外资银行市场份额,总体来讲是市场行为造成的,和管理层的管理方针政策关系基本不大。刚才范先生做了解释,我就不详细重复了。还想提醒一下,在我们国内,反过来有一种议论,觉得我们对外开放方面,也就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比国内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相对来说还容易得多。


  [盛松成]:刚才陈教授谈得很好,很多观点很有启发,我也很感谢他基本同意我的观点,就是我们应该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步骤。也有一点要和陈教授商榷,陈教授刚才说美国、欧盟、中国三大经济体,风险相对排列顺序是美国、欧盟、中国,中国风险相对最大、美国风险相对最小,我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您说的风险、不确定,这两个英文是不同的,如果是“不确定”,您的观点我有一部分同意,可能大家同意的面也会相对广一些,如果说是“风险”,我基本不同意。中国基本的经济发展层面我就不讲了,GDP人家给我们调到7.5%都说低了,欧美它达不到我们的一半。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指标,因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有一点我想建议陈教授考虑,中国的改革开放红利是非常大的,中国几十年来走过的,就是靠改革开放。几项比较重大的改革开放出来后,各方面的经济社会指标马上上去,而我们现在改革开放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这个相对我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潜力、红利大得多,包括我们现在讨论的对外开放。陈教授讲的有一点很有道理,应该我们考虑,就是我们有不少方面的透明度应该增加。这对于市场的预期、风险的减少也是很有利的。正因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所以我主张我们对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也能够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操作表,这也有利于市场的预期,有利于改革能量的释放,有利于不确定的风险的减少。


  [屈宏斌]:谢谢盛司从改革带来的机遇、红利的角度,帮大家分析、比较各种风险。我相信,关于改革红利和改革未来带来的巨大潜力,所有在座的人应该都是深有体会对此应该都有信心,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都深有体会。


  [陈志武]:首先,非常感谢盛司长给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介绍,其实我跟他没有根本性的不同意见。唯一的,在美国、欧盟、中国三大经济体未来5年、10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到底谁是最高、谁是最低。从风险角度来看,不确定性的排序我们没有太大的分歧,美国最低,欧盟其次,中国最高。按照我们理解的风险要做排序,中国的风险反而比其他的两大经济体更高。这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中国社会承受的任何危机、冲击的能力,比欧洲、美国、日本要差很多。中国过去60多年,政府之外的、社会自助、互助的机构,基本没有。原来从小说里面可以看到,一个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可以到寺庙里面,和尚可以收容他们给他们住的地方给他们提供吃的。但今天中国有多少民间自助、互助的救济机构,有哪些“寺庙”有这样的功能?当民间方方面面自发的社团组织、自救的机构基本上没有太多空间的时候,一旦发生任何规模的危机这个社会是很容易进入乱序的状态。从风险角度来讲,以后我们面对的要比我们想像的可能更高一些。


  [盛松成]:我再补充两句。刚才陈教授说的,风险承受能力中国是最弱的,我恰恰觉得,中国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最强的。如果要说,我可以说很多,从地方政府,包括中国人的哲学理念等等,太多了。我觉得,美国、中国、欧洲,中国对危机的意识、对危机的承受力最强,想方设法解决危机的意识也最强。


  [屈宏斌]:应该建议大会组织者,加一场关于风险应对的论坛。

  [提问]:感谢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要问盛司长,一是资本账户开放是金融对外开放的下一步,如果这样的前提成立,是否会有大面积的试点放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第二,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后备方案是什么?


  [盛松成]:你说的第一个问题,资本账户开放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我觉得是有关系的。上海的自由贸易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部分,没有资本账户的相对开放,没有本币相对的国际化,没有利率市场化等这些金融改革的到位或者说是大力的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好、自由贸易区也好,都会有很大的障碍。作为自由贸易区进程当中,如果有资本项目开放的试点,我想应该与我们经贸自由区有关联。


  [盛松成]: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如果资本账户开放后,有大规模的资本外逃,我们有没有备选防风险的方案?我想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目前没有发现有大量的资本外逃现象,而且根据我们大量的观察、研究,我刚才已经讲了,中国这么多年来,我们所经受的主要是资本流入的压力。当然,对资本流出我们还是要预防的。到目前为止,我报一个简单的数据,我国外汇储备3.5万亿美元左右,全世界是多少?全世界各个国家外汇储备加在一起也就是10多万亿,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占了全世界外汇储备的1/3,和日本相比我们比他们多一倍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当然,如果出现有大量资本外逃的现象,完全可以防风险。为什么?资本项目开放和境外项目开放是不同的,资本项目开放,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包括IMF没有严格要求你必须开放的。而且开放以后,你也可以修改,叫遇险即收,这是定规。很多国家就这么做,我做不到我就收了,多少美元以上不能动了,这都可以,俄罗斯有过,别的国家也有过。如果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案。也就是说,并不会因此妨碍我们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现在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资本账户开放后,会不会有大量的资本外逃?我就两句话:没有证据证明大量资本外逃,到现在都没有。第二句话,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从法律上、手段上,从我们的经济实力上完全可以防范的。

  [屈宏斌]:再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带给各位非常精彩的观点。谢谢各位的参与。

    [直播室]专题会场七:金融对外开放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