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会场七]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发言实录
来源:东方网 选稿:实习生李佳敏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
盛松成: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好,各位朋友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
去年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的名义发表了两篇研究报告,一篇是2月份发表的《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主要谈了三个观点:1、我国处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机遇期。2、我国开放资本账户总体利大于弊。3、我们提出三步走的资本账户开放战略构想。这篇研究报告政策性、实践性相对比较高。
第二篇是2012年4月发表的《协调推进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主要从理论上阐述当前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三个最主要的观点:1、所谓先内后外的观点,也就是所谓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成后才能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观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2、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存在严格的先后顺序,他们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3、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应该是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这两篇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应该说,真理、道理是越辨越明,所以现在尽管还有不同的观点,但大部分的学者、专家和朋友们还是基本认同我们的观点。所以,我想借今天的机会向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包括我们台上的各位专家表示我们的感谢。
一、开放资本账户,优先放松对企业“走出去”的管制。为什么?有人认为,我们资本流动的压力,流出的压力是主要的,流入的压力不大。也有人认为,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我认为不现实、也不客观。如果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现在加快或者说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或者说必要性,就没有现在这么紧迫了。由于时间关系,我非常简单说一下。一是长期内我国主要面临的是外资流入的压力,而不是流出的压力。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还是证券投资来看,长期当中都存在流入的压力。
据市场有关机构测算,前四个月热钱流入,1月份700多亿,2-4月都是200多亿。美国宽松政策可能提前退出,不少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但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基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我们直接投资领域,我国的资本账户对外资开放程度很高,但是在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严重的。具体体现,比如我们个人5万美元的购汇,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严格审批等等,都存在。这就是刚才我所说的,我们主要要解决企业对外投资、走出去。大家知道,温州金融改革有几项内容,其中一项就是鼓励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大家知道,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的、圆满的解决。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我国国内现在比较严重的是产能过剩,我们非常需要对外投资。最后,我们资本账户开放,也有利于人民币的走出去,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二、金融改革开放需要协调推进。长期以来理论界有人提出先内后外的观点。也就是说,利率、汇率必须完成改革后才可以开放资本账户。这个观点,我们认为不适用于中国。刚才我讲了,在中国的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成熟一项开放一项,应该是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的关系。实际上,在中国如果一定要搞先内后外,那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设计。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90年代中期,曾经引入外资进入金融机构、银行。当时有一种说法叫“狼来了”,那么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如果进入,对中国的金融冲击非常大,有的甚至觉得,中国的金融可能面临全面破产的境地。但是我们与狼共舞,不仅没有被狼吃掉,而且我们中国的金融越做越大,无论质量、数量,现在都是世界上最强的金融体系之一。
三、我们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不等于不防范风险。首先,我国扩大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的条件基本成熟。第二,我们国家现在金融市场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都还是相对比较好的。第三,我们优化资本账户开放的子项目,我们协调推进,我们对金融资本账户开放采取凡是风险大的晚开放,风险小的早开放。首先鼓励企业走出去。我个人的观点,可以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短期是促进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是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长期安排才是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债券。投机性很强的外债短期项目,我们可以比较长的时间都不开放。同时,大家注意到了昨天周小川行长也谈到,这就是资本账户开放不等于不加强监管,在开放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谢谢大家。
屈宏斌:感谢盛司长,盛司长讲的三个观点,把我们围绕主题讨论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层面给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展开,但盛司长也说,在过去1、2年针对这些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文章是公开发表的。
盛松成:补充一下,两篇报告一篇是2012年2月,一篇是2012年4月发表的,今天我主要说的观点,基本我都在这两篇报告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