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起源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

养生

养生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遵循”秋冬养阴”的古训,应少食生冷,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热。多饮豆浆,多吃新鲜蔬菜,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冬季到来,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食经

食经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但却是大白菜收货的季节。北方农谚,立冬砍白菜。大白菜生长期大约一百天左右。过早长不实,达不到丰收目的;过晚收获稍不及时极易冻在地里。每年立冬前后大白菜开始上市,冬储大白菜也就正当时。

  白果就是银杏果实中的内核部分,古时因其外壳色白又称“银果”,形状亦与杏仁类似。虽然营养丰富,但其代谢产物也含有微量的氢氰酸,每日需控制摄入量,且最好熟食。加在粥汤中同煮,是极好的补品,最简单的也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味道便已足够香美。

民俗

民俗

  立冬吃饺子,是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特有的习俗。这一天和除夕类似,都是岁时交替之日,故而吃饺子以取“交子”之意。
    据说饺子最早来自东汉名医张仲景将药物包入面皮之中,给病人服用而得,此后则逐渐转为日常食用之物。不仅馅料有荤有素,包法也十分多样,形状由最传统的半圆形至元宝形、三角形、方形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