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国际友人讲述抗战上海记忆 "饶家驹区"收容30万难民

2015-6-27 04:35:26

来源:文汇报 作者:周其俊 选稿:郑闻文

原标题: 国际友人讲述抗战时上海记忆

  东方网6月27日消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昨天下午,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与上海人文纪念馆联合举办2015年“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沪上国际友人及历史研究专家共同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友人与上海”,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潘光在演讲中,披露了著名法籍天主教神父饶家驹在抗战初期的上海难民收容救助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37年8月,预见到严峻的难民问题,饶家驹提出在租界外的南市设立保护难民的安全区和难民收容所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当年11月,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战争时期的平民安全区——“饶家驹区”在沪诞生,总共收容了约30万难民。

  “饶家驹安全区”开创了这样一种模式,即在战争期间不仅要保护交战双方的伤员,也要保护战区的平民。德国人约翰·拉贝所领导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在成立之初,正是通过饶家驹与日方进行联系,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此后,在抗战期间的武汉、杭州、广州、福州等地,“饶家驹安全区”的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复制,特别是1938年10月,在武汉沦陷前,饶家驹亲自领导了汉口难民区的创建,再次救助了4万中国难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籍女教授、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白丽诗在演讲中,介绍了她年幼时在上海日军盟国侨民集中营的亲身经历。

  1943年4月10日,白丽诗和她的父母、哥哥被卡车带到龙华侨民集中营——原上海中学校舍,一家四口被指定住在G区的一间小房间。随着战争的继续,供应食品量越来越少,日本人每天将水运到集中营,人们在供应站那里排队,以取得很少量的水。每天早晨和傍晚,“点名号”一响,人们必须站在家门口,由看守逐一清点人数。白丽诗说,在被集中营拘留的两年里,最糟糕的是不知道离战争结束还有多久,与家人隔离还有多久。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整个集中营欣喜若狂,人们在两栋房子的屋顶上举行了欢庆的音乐会。

  上海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沙拉,是目前唯一留在上海生活的原犹太难民后裔。中以建交后,沙拉被召唤回以色列,但她却在十年后重新回到了中国。谈及回到中国的原因时,沙拉深情地说:“我的父亲避开纳粹的屠杀,来到传说中的诺亚方舟——上海,并把我生在了这片土地上。我选择讲中国语言,选择吃中国食物,选择交中国伙伴,选择受中国传统教育。”

  沙拉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著书立传”讲述父辈、我辈和下辈一脉相承的人生经历,讲述中华民族对生命、对人权的尊重。她还在准备脱口秀节目,要以舞台演出和电视节目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国际友人讲述抗战上海记忆 "饶家驹区"收容30万难民

2015年6月27日 04:35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 国际友人讲述抗战时上海记忆

  东方网6月27日消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昨天下午,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与上海人文纪念馆联合举办2015年“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沪上国际友人及历史研究专家共同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友人与上海”,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潘光在演讲中,披露了著名法籍天主教神父饶家驹在抗战初期的上海难民收容救助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37年8月,预见到严峻的难民问题,饶家驹提出在租界外的南市设立保护难民的安全区和难民收容所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当年11月,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战争时期的平民安全区——“饶家驹区”在沪诞生,总共收容了约30万难民。

  “饶家驹安全区”开创了这样一种模式,即在战争期间不仅要保护交战双方的伤员,也要保护战区的平民。德国人约翰·拉贝所领导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在成立之初,正是通过饶家驹与日方进行联系,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了20多万中国难民。此后,在抗战期间的武汉、杭州、广州、福州等地,“饶家驹安全区”的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复制,特别是1938年10月,在武汉沦陷前,饶家驹亲自领导了汉口难民区的创建,再次救助了4万中国难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籍女教授、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白丽诗在演讲中,介绍了她年幼时在上海日军盟国侨民集中营的亲身经历。

  1943年4月10日,白丽诗和她的父母、哥哥被卡车带到龙华侨民集中营——原上海中学校舍,一家四口被指定住在G区的一间小房间。随着战争的继续,供应食品量越来越少,日本人每天将水运到集中营,人们在供应站那里排队,以取得很少量的水。每天早晨和傍晚,“点名号”一响,人们必须站在家门口,由看守逐一清点人数。白丽诗说,在被集中营拘留的两年里,最糟糕的是不知道离战争结束还有多久,与家人隔离还有多久。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整个集中营欣喜若狂,人们在两栋房子的屋顶上举行了欢庆的音乐会。

  上海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沙拉,是目前唯一留在上海生活的原犹太难民后裔。中以建交后,沙拉被召唤回以色列,但她却在十年后重新回到了中国。谈及回到中国的原因时,沙拉深情地说:“我的父亲避开纳粹的屠杀,来到传说中的诺亚方舟——上海,并把我生在了这片土地上。我选择讲中国语言,选择吃中国食物,选择交中国伙伴,选择受中国传统教育。”

  沙拉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著书立传”讲述父辈、我辈和下辈一脉相承的人生经历,讲述中华民族对生命、对人权的尊重。她还在准备脱口秀节目,要以舞台演出和电视节目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