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
来源:东方网 作者:苗夏丽 实习生吴一静 选稿:程琦
东方网6月28日消息:美国量化宽松仍在继续,日本也开始以宽松的货币手段来刺激经济。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了资产类市场的快速复苏,但也将产生显著的中长期负作用。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中国在这场量化宽松政策中受到怎样的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
量化宽松过程还在摸索
量化宽松政策是人类没有过的大事业,对它的很多环节没有十分掌握。不过,中国货币政策比较成功应对了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或者说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虽然过程很长,挑战也是多方面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自主性带来一定的压力或者说是选择的空间。”
对于中国杠杆程度的衡量,不同部门的杠杆化程度差异非常大,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比如说发展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合并重组,中国还有很多的潜力和空间。
在货币政策的应对中,一个是用比较灵活的机制应对好流动性外部的冲击,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预期形成的复杂程度要比过去大的多,因为这个量化宽松政策谁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究竟怎么退?退的过程中先退数量还是先提价格,或者数量和价格同步进行,这些都会非常复杂,人们认知这些事物有一些过程。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
中国资本控制已足够好
最近碰到的问题都是非常独特的问题,碰到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世界上所有经济学家都是如此。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体,而且还有资本控制,虽然并非完美,但已足够好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带。牵扯到所有机构投资者的钱,不会像这么多钱想进入印尼证券市场就进入印尼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不会像QE3的市场,大潮退却以后中国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美联储开始谈要终结QE3,这是很好的现象,美国经济已经开始痊愈了,这对整个世界是好消息,对于全球增长,对于亚洲出口也是好消息。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乔虹
量化宽松对中国影响不大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影响小并不代表没有影响。过去,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有很强的资本管制,没有那么多热钱进中国,但是现在无论是货物、人力,还是资本,跨境是非常容易的,这个跨境的时间点,其实只是说你到底用一天就可以把钱从一个国家转到另外一个国家还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从一个地方转到另外一个地方。
2010年年底2011年年初,有很多货币政策是收紧的,但我们做得有点过。到了2013年,我们现在面临的状态是什么?钱进不去实际经济,都是在空转,我们所谓盘活存量的新提法,如果把钱拿出来,去杠杆化的情况下,不是通过银行提高利率逼出来的结果,去杠杆化无疑是6到12月的正式议程。要想去杠杆化,同时又碰到全世界大潮退去,我们看美联储的退出政策,恐怕在这个时候对中国的影响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