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模式的借鉴意义 专家研讨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创新型企业
2012年06月30日 12:5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叶薇 选稿:郑闻文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中国经济只有从粗放的制造向创新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如何大力发展多样的金融服务机构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企业?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来自银行、企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共话“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问诊把脉,开出良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认为,我们国家虽然经济体量非常大,全球第二,但在国际上靠创新的品牌却不多。研发创新型企业往往几年都不赚钱,几年得牺牲很多的盈利,为了将来做出漂亮的一片产业,这个是需要极其长线的投资。不少企业家花功夫赚点快钱做短期的效应,却不愿意追求八年十年的投资项目。国内缺乏长期投资的环境。“硅谷的奇迹在于有钱没有科学脑袋的人,跟有脑袋没有钱的人绑在一块儿,互相不坑害共同推进大家的利益。”

  要把创新企业和金融的需求绑在一起,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要保护好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的利益。“一个企业家的创新实践很好,但投资人不可能真的很懂,双方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黄明举例说,在美国,法律框架、环境、体制等都能较好实现这一平衡,比如企业的创新最终没完成,那么整个资产可能都归投资人了,或承诺的东西做到了,投资人和企业家一块分成,美国的法律合同中很多复杂细致的东西来保障双方的利益。“我们要把硅谷学好,不是光金融机构学的问题,政府要学,要设立极其灵活、极其严格的法律金融环境,才能使企业和投资者良性互动。”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说,要靠法律规范保障,投资人和企业家才能风雨同舟。而这一方面,无论金融服务者还是企业方面都还比较缺乏。

  “中国的借贷基础设施,特别是抵押品的设计,主要让国有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成为了主要贷款的获得者,而不是创新型小型的企业。”硅谷银行董事长魏高思表示,如果能够重新设计,改变抵押品的使用方式的话,对创新型企业会更有帮助。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