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上海应把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2012年06月30日 12:57
来源:新民晚报 选稿:郑闻文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要抓住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的历史性机遇,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上海在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定价和交易、清算中心的地位。

  今天结束的2012陆家嘴论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成为热议的话题。大家献计献策,分别从自身经验、经济学探讨等方面发表看法,更有很多人表达了要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贡献力量的想法。

  出租车和诚信水平

  从出租车看一个城市的诚信水平,进而看上海的金融生态,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昨天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他说:“上海的出租车经营规范,很少带着乘客绕路。”底下的听众笑起来,郭树清说;“大家不要笑,这很关键,诚信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郭树清认为,上海诚信水平高,使得上海的金融生态很好,这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点。他说上海是一座从来都不缺少金融精英的城市,1921年曾经全国有一场交易所浪潮,有112家在上海。1986年工商银行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开了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先河。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全国股票、债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及外币、黄金等交易最重要的金融高地。

  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很多学者、金融家,都认为上海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德意志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瑞图·佛兰西奥尼说,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交易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都是衡量一个成功金融中心的标准。从这一点来看,上海已经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上海目前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也坐落于上海。

  瑞图·佛兰西奥尼说,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将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还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币跨境可兑换———这些都将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推动力。

  欧洲大学学院经济史教授YoussefCassis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他说,在过去300年中,只有3个城市轮流、最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在19世纪保持领先地位的伦敦,从18世纪甚至到19世纪的40年代,纽约成为20世纪的金融中心。这三个城市,在不同的时代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之都。那上海什么时候可以成为金融中心呢?毫无疑问,中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上海也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真正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向十全十美努力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着重谈了金融发展的环境,他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核心就是金融市场体系,两个方面一个叫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还有一个是优化金融发展的环境。

  屠光绍从九个方面介绍了这些年上海在金融发展的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首先,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在不断推进。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金融法制的联席会议,发挥各方面力量推进金融法制的建设。

  其次,信用环境的建设,重点抓了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落户上海,上海建立起了面向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三,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最近银联有一个新的计划,要在上海建立银联国际,把银联支付以上海为基地,全球覆盖面进一步推进。近年来又有上海清算所,银行间市场的清算组织落户上海。人民银行前不久提出要建立全球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上海最近向人民银行正式提出报告,希望能把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放在上海,已得到人民银行的积极回应。

  第四,围绕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各类专业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

  第五,金融人才服务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金融人才需求目录,对金融人才吸引有很好的帮助。

  第六,上海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出台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重点对金融机构集聚上海、金融服务集聚上海、金融资源集聚上海,有一些鼓励和支持政策。

  第七,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等集聚区的建设成效明显。

  第八,金融稳定工作进一步健全。

  第九,在金融文化的推广方面,在金融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安排和推进。

  屠光绍说,这是九个支持金融发展的情况,为什么是九个方面不是十个方面?在中国叫十就说十全十美了,我们永远是九,永远向十,向十全十美努力。

  面临绝佳历史机遇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这样几个优势:一是上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方面条件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上海是我们国家金融最开放的城市,历史上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金融的国际化方面,在吸引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和人才方面,是有较大优势的。现在全国30家外资法人银行22家在上海。第三,国家明确把建设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任务交给上海。

  方星海认为,现在面临较好的机遇,从国外形势来看,2008年以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增长比较乏力,正好给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有可能迅速地发展,然后在量和质的方面迅速接近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全世界从新的增长点来看,中国是最大的增长点,所以他们非常愿意到中国来发展业务,也非常欢迎中国金融机构去他们那边拓展业务。另外,伴随着这样一种国际经济形势和实力的变化,人民币的国际化面临非常好的历史机遇,现在国际货币体系还是美元一股独大,现在大家感到这个体系不见得对全世界是一个最优的体系,因为美元也面临贬值的风险,大家也欢迎人民币成为一个新的储备货币。如果人民币的国际化有所突破的话,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相|关|链|接|

  上海金融发展“简史”

  上海在历史上就一直有着金融的血脉,上海在上世纪40年代末曾是全球第三大股市,仅次于纽约与伦敦。

  改革开放后,上海恢复了其在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地位。在2011年时上海股票市场市值已成为全球第六、亚洲第二(次于东京)。截至2010年年末,上海聚集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单位173家。其中,21家外资法人银行的总部设在上海,超过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部的一半;8家转制后的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落沪”,占全国总数的四成;合资基金公司22家,占全国总数的六成。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已具备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政府与企业债券、金融期货、金属期货、工业品原料期货及保险等,是全球少有的功能齐全的金融中心之一。

  根据2011年度“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上海分列全球第五、第六位,金融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