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点击查看高清图集]
[谢庚] 我不能说是制度设计者,只是在中国场外市场建设有过实践,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过实践,但是有过失败的教训。所以我们现在重新来谈论这个问题,是从很多历史的教训中出发,从现代的经济需求中去谈这个问题。我想讲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中国的经济运行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应对危机的各种政策效应,以及目前经济运行出现下滑的趋势表明,中国过去较长时间以来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难以持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谢庚]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也好,自主创新也好,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政策的扶持体系,这不光包括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扶持,更重要的是对创业投资机制的扶持,就是对投资体系的扶持。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第二,资源配置方式,这个问题提了很多年,就是实现市场化来配置资源,实际上很多年以来没有完全实现。第三,就是要素市场体系。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政策体系的建设可能有利于后两个方面的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依赖于要素市场体系的健全,也依赖于政策体系的配合。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
[谢庚] 第三个观点,回到要素市场体系。过去20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值规模已经到了世界前列,基本排在第三,或者第四。中国的企业有多少?股份公司至少以万家计,中小企业是以百万家,甚至千万家计。但对中国巨大的企业资源来说,中国资本市场服务还不到位,所以必须健全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这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我想讲的第三点,就是建立和完善多重资本市场体系,现在主板有了,创业板等都有了,现在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场外市场的建设。场外市场的建设,我认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各层次市场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企业不管有多少家,至少有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区别,有企业规模的区别,有各种业态模式的区别。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群体差异化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本质是风险的分层管理,实现方式是制度的差异化安排。从市场角度说,就是针对不同企业群体的差异化服务。所以各个不同的市场层次有不同的企业群体,它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方式都应该有所差别。所以,我觉得要处理好各层次市场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市场各方参与人的利益机制关系,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市场要想可持续发展,要想长期存续,市场各方的参与人要在其中要能够找到它的位置,找到它的盈利模式。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哪一方的参与人,比如说上市公司或者说挂牌公司在市场中的作用、它所期望的目的达不到,这个市场就不可持续。这个市场所服务的中介机构,如果说是亏本在服务的,它也不可持续。所以市场一定要处理好各方的利益模式,处理好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市场关系;第三是要处理好监管和市场效益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说我这个市场中,企业都是小企业,都发展时间不长,没有那么大的财务承受力,说监管过严对造成成本要求太高,我可能进不来,可是如果监管过松,市场风险过大,这个市场也不可持续。历史表明,一个市场如果发展起来以后风险频出,它是不可持续的。但是这里头怎么把握一种平衡,我觉得需要探讨。为什么监管?不监管会出什么问题?监管是为谁负责?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把这几个关系处理好,我觉得对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徐权]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谢主任,谢主任陈述完了之后引起了后面几位嘉宾的响应,都利用了你的观点,但是我听完之后不是很解渴,估计大家也不是很解渴。今天场外市场发展,是在浦江夜话专场,既然是夜话,就请你给我们说说“悄悄话”,中国场外市场建设的整体思路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几位嘉宾问的问题,比如说想促进流动性必须建立做市商制度,而“38号文”又是不允许的。刚才张总讲了还有200人的限制能不能突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三如果全国性场外市场建成之后区域性的股权交易所,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如何和你衔接?
[谢庚] 浦江夜话应该说点悄悄话,但是我提一点建议,既然是浦江夜话应该环境休闲一点,我们穿着西装革履参加夜话,说话就得很正经,这是开玩笑。你提的一系列问题,我想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就是风险的分层管理,风险分层管理的实现方式就是制度的差异化安排。我还讲一句话,叫多层次不是多板块,每一个层次都对应不同的服务群体。所以每一个群体都有它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作出制度安排。当然不光是制度,还包括服务的差异化提供。你刚才说我说这个话不解渴,我就说得具体化一点,首先中国的企业资源是相当多的,不管怎么统计,股份公司可能以万或者十几万计,中小企业是以百万,千万计的。这么多企业全上主板市场是不可能的,你说场外市场就是在场内市场之外,刚才吴教授讲了,只要不在场内市场都叫场外市场。说一个平台的场外市场能不能把数以万计或者数以十几万计或者百万计、千万计的企业都包括起来,我想也不可能。第一个概念就是中国的场外市场可能也是分层次的。刚才有的嘉宾讲,将来可能是一个统一市场,全国只有一个最好,或者几个。一个也好,几个也好,一层也好,几层也好,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不是由制度设计决定的,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总之金融服务的安排应该契合实体经济的需求。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各层次市场是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目前在场外市场建设上有一个误区,各层次市场的制度设计趋同,不仅场外跟场内趋同,或者说追求和场内需求,场外各层次也在趋同。这根源于市场的预期。我们的PE实际上也在趋同,都在做pre—ipo,都想做临门一脚,我们场外市场也都想做一个尽可能高效率的市场,尽可能让它成为主板市场的孵化器。这种定位就出问题了,应当是不同层次的市场对应不同企业的群体,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制度设计,这样我们的市场才是一个契合中国各种成长阶段,各种业态模式需求的市场。总之我觉得一个中心的指导思想,市场建设一定要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而不是为做市场而做市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谢谢。
[现场观众] 我是来自光大证券的,我的职责是交易员,我从交易员的角度看,徐主任总结得非常好,整个做市商有两个议题,一个是融资功能的发挥,第二个是流动性。流动性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就是依赖于做市商这个平台,对我们交易员来说,真正要提供流动性的话,一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挂牌的企业都是比较小的,对冲的时候存货率风险是非常大的,有风险累计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个交易员或者券商来说,一般会有两方面的希望,第一个各个股权交易中心是不是对做市商提供交易佣金返还的机会,因为做市的流量非常大,如果不提供佣金返还的话,这可能是非常困难的。针对沪深300ETF,包括上交所,深交所都对佣金进行返还。第二个问题是,存在不可避免存货风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挂牌企业是不是针对做市商把信息做得更透明,避免一些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这方面证监会、股权交易所是不是可以提供制度性的安排,为做市商提供更透明的信息?谢谢。
[谢庚] 坦率地说我没太听明白你的问题,但是最后一句话听到了,你希望做市商得到比别人不同的信息,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信息。首先做市商也是一个市场的参与主体,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就享有跟其他参与主体公平的权利。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叫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市商有库存股份,你要作出双边报价,首先你要有发现价格的能力,你的发现价格能力不是根源于你获取比其他投资人更多的信息,而是根源于你对价格形成相关因素信息的掌握和了解以及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