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说明:市人大代表甘维刚
东方网人大报道组尤歆飞、靳慧、姚莉莉1月29日现场报道:"上海的就业问题中,不少4050群体和无业青年的就业都需要政府给予解决。这几年,政府在实际考虑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上做了很多工作。"28日中午,上海闸北区劳动和保障局党委书记甘维刚代表做客东方网"网议人代会"聊天室,介绍了政府针对各类人群所推行的就业援助机制。 就业援助员形成长效机制 甘维刚介绍说,上海的就业援助员是一个长效机制。他帮助零就业家庭的成员上岗就业。在这过程中,街道的就业援助员进行切实排摸后,可以帮助一个人找到工作。在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中,政府可以给与支撑。"我想,如果对方确实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价值,那么援助员就实现了达到援助困难的目的。" "外包服务"助青年上岗 关于青年失业的问题,甘维刚表示,目前有些区搞了创业信息处理服务中心,就是把上海图书馆、上海房地局、上海档案馆的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信息处理。工作很简单,先扫描,然后通过专门的浏览软件,把照片进行修正。这样的业务也叫"外包服务",青年可以选择。"现在服务业有很多社会加工的岗位,既适应青年特点,又不失体面。我想社会可以多为青年设计一些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岗位。"
见习基地促成大学生就业 针对部分提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甘维刚认为,目前教育上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光想着培养白领,其实还要培养一些有技能的,能适应时代的劳动者。"过去我搞过招聘,制造业的工作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在我们整个教育设计中,三大教育是不错的,但是职业教育仍然落后。"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有一个缺点是没有工作经验,市政府提出一个青年见习基地的想法,对大学生就业上岗很有帮助。"甘维刚说,这次按照市政府、劳动局的计划,让大学生毕业以后不去失业登记,而是去一些单位的见习基地。到这些见习基地不仅保证学生半年的生活费,还可以使他了解产业,了解岗位的运行情况,为他将来寻找工作增加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