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东视广角特别专题
网谈《东视广角》
《真情实录》征集线索
今天的《北京青年报》上载有一篇报道:《半夜,家长安营驻扎少年宫》。报道说,前天,是广州市少年宫和第二少年宫接受报名的日子,而在前一天下午2点多,不少家长已经顶着烈日纷纷“进驻”少年宫了。为了能够给孩子报上名,有的是夫妻俩轮流排队;有的干脆花100元钱雇民工排通宵;做老板的,则有几个手下为其轮班;甚至在报名现场,还出现了“卖号”赚钱的人。一个号码,比300多元的学费还要贵。
还真想不到,在广州,少年宫报名会如此火爆。是为什么呢?报道说,是因为家长想给孩子报上兴趣班的名。想想真是不容易,孩子入学报名,家长要参与排队,孩子考试升学,家长也参与排队,如今,这暑假里报个少年宫的兴趣班,家长也要参与排队。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家长们打算参与排队到何时呢?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包办太多,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新京报》上的一则报道:沈阳“神童”王思涵“14岁考上大学,18岁被开除”。
报道说,王思涵14岁那年高分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然而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今年本应该是大学毕业了,但,他却因为多门成绩零分,而被“责令退学”。
王思涵解释说,他和同学之间,因为年龄、爱好等差异较大,无法交流,对大学生活很不适应,特别是父亲的去世,令自己无心向学。说到神童,今年高考又诞生了一个。
年仅10岁的辽宁考生张欣炀以优异的考分考取了天津师范学院,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而天津师范学院已经表示,综合多方经验,他们将为张欣炀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我们也希望神童小欣炀能够健康成长。可是,哈尔滨市的一位15岁少女,成长却令人担忧。
昨天《重庆晚报》的一条报道:《禁锢女儿15年,始终戴着面具示人》。报道说,在哈尔滨市动力区的一所家属楼里,生活着一个被母亲禁锢在家中,从未出过家门的15岁少女。少女的母亲患精神分裂症,始终戴着面具示人。就在上个月,在自己15岁生日的第二天,这位少女向邻居发出了一封求助信,表达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是这位母亲通过布袋买菜。这就是被母亲禁锢的少女。
媒体刊发了少女的求助后,在当地引起了了强烈的关注,市民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要在给母亲的食物中下安眠药,有的提出采用法律强制手段,总之是说法种种。这样的案例,其实,在我们上海也发生过,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最终孩子会走出小屋,走进社会。但愿,这位哈尔滨少女也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