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跳槽在职场上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有人戏说,现在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吃过了吗”,而是“最近跳了吗”。
上海人一向以理性和务实著称,他们面对如今的跳槽洪流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上海人跳槽的原因和其他城市又有哪些异同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骑驴找马”的心态
“上海人的概念已经比较模糊,浦东
开发后,大量移民涌入,上海人的概念应该扩展为所有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人。”上海向阳职业生涯管理咨询公司的首席分析师洪向阳对记者说,“如果,仅仅以本土上海人为例,他们跳槽时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最明显的心态是‘骑驴找马’,即找好下家,再辞上家。”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最近一次跳槽的时间长度”的调查中发现一些端倪。广州人心思颇为活跃,有30%的广州人在半年内跳过槽,而北京和上海在半年内跳过槽的人比例稍低一些,分别占25.62%和23.83%。上海人在1-3年内跳槽的比较多,有38.32%的上海求职者跳槽时间间隔是1-3年。另外在5年以内没有跳过槽的人中,上海人占的比例也较高。
注重“实惠”的选择
洪向阳介绍说,上海白领跳槽的动因排序已经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跳槽无外乎几个不满,即对薪金福利、工作环境、自身职业的发展空间不满,以及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担忧。上海的跳槽者以前还把公司的发展前景放在跳槽的首选原因,而今年薪金福利变成了跳槽的第一动因。“可能是生活成本的增高导致跳槽者更加注重近期的利益实惠。”
一项针对上海白领的职业满意度调查显示:约60%的被调查者因为不满薪金而跳槽,有3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不顺利,4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工作并不能让自己充满学习的冲动,54%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的公司并不能够让自己有归属感。
“被动”跳槽比例高
在上海某IT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有过3次跳槽经历,但全不是他自己主动跳槽的,每次都是猎头公司找到他,开出比原先薪水高出一倍甚至几倍的工资将他挖走。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本来没有跳槽打算,但被猎头公司强行挖走的“被动”跳槽者在上海并不是个案。据最新的调查显示,通过社会招聘而跳槽是最主要的方式。此外,北京人以朋友介绍而跳槽的居多,上海跳槽者通过猎头公司跳槽的比例最高。
事实上,跳槽者往往相对集中于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内,比如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物流业等领域,而财会金融类流动性相对较小,跳槽机会相对也较少。
洪向阳指出,跳槽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经济现象,可以从侧面反映地方经济的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说,跳槽是优化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最好手段,应该受到鼓励。
但可锐资深职业顾问董铭霞女士提醒,跳槽的主要目的仍是求得个人发展,而不是获取高薪,切莫因一味追求高薪而落入跳槽带来的职场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