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十二五”时期的资本项目开放为主题发表演讲。(点击查看东方网独家高清组图)
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刚刚主持人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胡教授第一届参与论坛时也讨论过这个题目,我想这个题目不会成为陆家嘴论坛的长期讨论题目。刚才主持人从正反两面谈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争议分歧很大,但是我个人补充一点看法,从中国发展的当前特定阶段来看,最近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们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国际收支的平衡模式在出现转变,逐步进入个人投资阶段,更多需要一个可兑换国际化的货币机构,这些大家都研究得非常充分了。我只是想补充一点直观的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来看,基本上每一次贸易向下、资本向下的开放,类似风险控制能力不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等这种担心,这些都存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充斥在媒体上讨论的都是“狼来了”,“要破产”“失业问题”,包括金融业类似这样讨论,事实证明,对中国企业、金融机构将来说,你给他一个应对的能力和空间后,他的市场反应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我早上正好碰到香港政府的一个负责人,我相信他愿意人民币可兑换、资本项目开放尽可能慢一点,因为这样就使得香港离岸市场发展更快,从1千亿,3千亿,现在4千亿,明年到2万亿,有足够的时间发展离岸市场,让他避免还在发展起步阶段受到上海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我就谈这点,谢谢。
【互动环节】
这个题目非常有趣,有两个嘉宾向主持人申请回应,我先申请一下,潘英丽教授是第二位申请的。我想刚刚一轮发言,我听下来差距不是太大,我和胡祖六、蔡洪平不是呼吁急进的、不顾条件地推进市场化,我们也意识到通过开放来促进国内改革是目前很重要的路径。比如说香港的离岸市场发展,接下来会碰到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问题,必须要提供有深度、有吸纳力的一个承载市场,这是一个互动过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到了1万亿、2万亿、3万亿,需要找一个债券市场来承载,才会发现国内的债券市场承载不了。这个互动需要一个突破口来启动。
我们也来分析一下,资本管制或者说放松资本项目可兑换,谁是得意者?谁是受损者?在资本管制条件下,不可兑换条件下,能够获得对外投资和外汇应用的,往往是一些游说能力强的大型垄断企业。我们大量有创意、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本来很有创意很有想法,但却得不到这样的审批机会。而在放松资本管制之后,市场化的有活力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机会,他不用跑到北京去审批要额度,他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它的衍生工具,发展它的风险管理工具。所以说,真正受到冲击大一点的,是在管制下能够获得一部分管制资源的垄断型企业,以及宏观金融决策管理部门,它们是受冲击者。
改革有一个悖论。大家都知道在国内你要想投一点股权,没15倍都进不去,但是全世界能够找到4倍、5倍、6倍的PE,香港现在还有很多,不行不给大家去投,非要让大家买ST、PT,哪个配置风险高?我看后者风险更高。其实受冲击的主要是决策部门,它的不确定性多了,需要面对的市场更广,要考虑的角色更多,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就是“拖”,而且管制本身带来了权利。上海能做什么?只要涉及到跨境交易都要到北京去审批,你还能做金融中心?那你就只能一直做金融论坛。
我们现在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做过一个统计,大概5-8年之后资本项目开放可兑换。我感觉,“积极稳健”不等于无所作为,我觉得我们老是讨论积极稳健推进,就等于我们一直讨论下去,应该设定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去倒逼,你说积极稳健是多长时间?是五年、十年?你要倒推利率市场化、债权市场化。在这点上不是反复讨论的问题,应该设定一个清晰的时间表,一个路线图,各方面来积极推进,我们准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有倒逼的动力,不然一直要这样讨论下去。
把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投资者,是金融产品监管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次金融危机里暴露的缺陷,就是刚刚黄明教授说的,把一部分风险产品卖给了低风险承担能力的人。所以金融投资不是保证你一定能赚钱,金融投资就是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收益,关键是你是不是卖给了合适的人。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完善法制,包括美国、香港,你每买一个产品都要自己抄一段风险提示,要让投资者知道这个产品是我自愿买的,风险我完全了解,这个产品我完全熟悉,我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为什么买了之后不去起诉不去闹呢?因为他手抄了这段,我们在销售环节要加强监管,但是并不能够一定保证能赚钱,保证能赚钱就是在银行存着。而恰恰这种管制导致你的市场完全没有学习的机会,也缺少选择的机会,逼迫很多投资者只好去忍受一些低风险,负利率的产品,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结算货币使用普遍之后,逐步成为一个投资货币,投资市场深厚了,才可能成为一个储备货币或者说国际化货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起步。大概70年代初期日元也有这么一个状况,大家对照一下,70年代初期日本推进日元国际化结算,我们做的进度和各种管理办法都与之类似。开放的过程中,国内宏观货币的平衡和宏观审慎框架的跟进很重要,政策决策有很多的溢出效应,所以要评估境外流通人民币规模有多大?原来本来是用外汇,现在可能用人民币,对整个国内货币的供应量影响有多大?目前来说应该影响不大。我们M2去年是72万亿,现在的结算规模相对来说小,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初步研究判断,初期阶段可能还会出现你说的这个情况,就是可能还会加大一个短期的外汇占款,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会减少对于美元的依赖,减少对于其他外币的依赖。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然后存留在金融体系和贸易结算体系,在这个不同的阶段,国内货币平衡和国际货币平衡逐步打通,会成为越来越关键和重要的课题,就像是美元的回流和流出对美元的货币政策影响很大,我们现在影响很小,但人民币的流入流出将来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
我对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了很多年,我们1996年经常项目可兑换大概有60、70个子项,我们首先评估哪些是已经开放,哪些是完全管制,哪些有一定的管制,做一个评估。现在我们评估下来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可能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反而开放,有一些风险比较低的风险封闭。通常我们评估后有一个排序,先长期后短期,先机构后个人,先批发后零售,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然后有一系列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