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首页|东方新闻|上海|
[专题会场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陈文辉发言实录
2011年05月21日 09:39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浩翔

image

    图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发言。  (点击查看东方网独家组图)

  以下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发言实录:

  尊敬的李剑阁董事长,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也很高兴参加这样的一个讨论,在这里我想谈一下保险市场的情况。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加入WTO以后应该说中国的金融业开放力度最大的是保险业。经过十年,整个保险业的开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先讲走进来的情况,到2010年为止,在中国大陆外资保险公司有52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一共164家保险公司,进来52家有相当大的比例。财险19家,寿险7家,还有保险中介机构10家,其中已经设立的6家保险经纪公司里面有四家已经进入了中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前十名。

  从业务来看,去年年底为止,整个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34亿,总资产2621亿,分别是入市以前的19倍、29.3倍,整个市场份额是4.4%,这个看起来不高,但是它不平衡,比如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开放的比较早,外资也比较集中的地区,外资市场份额已经分别占到了17.9%、16.3%,8.2%、7.9%,应该说占的比例有不小。开放的市场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不光有独资、合资的,还有不少是以参股的形式进来的。现在看来这些参股最后的效果非常好。截至去年年底外资参股占52%以下的中资保险公司25家,外资占比17.7%,我刚才讲的4.4%是指外资占到50%以上的独资或是合资进来的。如果算上参股的外资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比例份额是25%,占到了1/4。这是走进来的情况。

  从走出去的情况我们也有几类,一块是机构走出去。这个主要是现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从历史上来说它一直在英国、欧洲、东南亚包括香港、澳门都有机构,这是一类。第二块业务走出去,2000年成立的出口保险公司占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出口保险担保业务是13.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8%。第三块走出去也是意义很大的一块,陆续从03年开始中国人寿、太保、平安这些公司在境外上市,也取得了很积极的成果。特别是对这些公司整个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简单的把对外开放双向开放的情况给大家报告一下。

  应该说对外开放对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保险业是舶来品,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没有经验。比如说对于我们整个现在保险监管体系的建立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种开放对于中国保险业树立一个稳健经营的理念、创新销售的模式,包括创新产品类型,引进先进技术等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产品上,这些产品其实都是从国外逐步引进的,我们准备在上海试点的变额年金,这在美国是一款主流的保险产品。比如技术人才的引进,我们保险业经营、精算人才都是通过引进的方式带入的。包括整个管理水平,比如说像内控,中国人寿在美国上市,对中国保险公司的内控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说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中国怎么落地,有的东西看起来是非常好,当时也引进来了,但是引进以后发现取得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也发现,可能外资进入的风险传递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最初引进的时候我们觉得进来的都是世界500强,都是一些巨无霸,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后来我们发现好像不是这样,比如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08年上来就是AIG,这在我们想来是不可能出事的机构,但是它首当其冲。这也给我们很深刻的教训。再优秀再大的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风险,而且出现的可能是大的风险。另外也有一些公司水土不服。这是我们现在讲的第二个问题,外资进入既取得成效,也面临一些挑战。

  下面我也简单讲一下监管。首先监管要考虑到中国保险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另外一方面因为全球化,而且公司的业务在各地都有,所以怎么样跟国际接轨,这一块也是我们要做的,而且是比较大的事情。保险业的监管跟银行业可能差距还比较大,银行监管都比较统一,但是保险业不是很一致。比如欧洲和美国两大区域市场就不是很统一。但是我们也在积极跟进国际上先进监管的标准和手段、理念,尽量跟国际接轨。

  另外我们开放过程中还是希望引进一些对于中国保险市场能够起到非常积极作用的机构。比如说现在老龄化问题、医疗问题都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机构我们非常关注,这些都是现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机构进来,带来更多更好的经验。当然我们也希望这些机构能够更多的到西部开拓业务。还有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这些中资保险公司有更多的外资进行参股,他们带来更好的经验,促进我们行业发展,促进机构技术水平、管理理念的提高。另外从监管部门,我们也在开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风险的问题。

  最后,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的就是国际合作的问题。怎么样加强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合作,这样对于风险监控能够更加切实有效。谢谢大家。

    【互动环节】

    我们对外开放的政策是绝对不会变的,而且是会力度越来越大,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东西。至于说到刚才参股的事情,不同的公司可能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公司通过合资的方式经营的很好很成功,但是有的可能还是参股更适合。至于说寿险合资的方式,起码现在还没有考虑其他的变化。谢谢。

   因为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个事情,昨天我们开会的时候跟上海有关方面在研究这个。这个因为在国际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它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模式,所以现在只能说正在进行研究。谢谢。

    “十二五”我想整个中国的保险业应该发展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昨天保监会的吴主席已经给了一个很好的描述,包括在整个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包括社会管理、风险管理方面应该说都能够起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是希望有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市场,有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风险管控经验进入到中国的市场,为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服务。所以从这点说我刚才也说了,我们这种对外开放肯定是还会进一步的加大。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为了使中国的保险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也为了支持国家整个走出去的战略,我们走出去也会有一个长足的进展。这里面有几个因素要考虑,比如我们的服务、我们的能力,我们在做本土化方面做什么事情。比如服务,因为金融实际上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保险业也是如此,我相信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出去,保险业会跟着逐渐的走出去。我刚才谈到的出口信用保险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快,对中国整个经济的走出去实际上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还会继续走出去。走出去还有一个能力的问题。很多年前有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尝试在走出去,但是有一些就不行,最后还是回来了。有的公诸于媒体,有的没有公开,这希望我们能力上有所提高。为了提高这个能力,逐渐的走出去。香港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比如资金运用方面提高我们运用的水平,把风险分散,其实我们有不少的保险机构都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这个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香港当地资产管理的水平表现也是不错的。当然下一步还会进一步的再往外走,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保险,它里面有几块,再保险可能没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它对于技术和能力要求、资本要求很高,但是对财产险寿险,本土化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看到很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一讲都是世界500强在发达的市场做的非常好,但是到了中国市场可能做的就很糟糕。我们出去的话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怎么样做好一个能够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在这方面我们成功的经验不多,但是还是有的。比如说我们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在英国时间很长了,一开始他是做中资企业,从做华人的餐馆开始。我去年问他们,英国餐馆这一块,它市场细分的话他们绝对是老大,谁都不会给他们争了。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但是我我想随着整个中国经济走出去,实体经济走出去,金融保险业会跟着服务于它而走出去。

陈文辉:对外开放对保险业很重要 监管手段应接轨国际

专题会场四: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一键转发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