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发言(点击查看东方网独家高清组图)
[彭文生] 谢谢连博士,我想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怎么看短期内通胀的走势。我非常同意刚才几位讲的,今年我们通胀压力比较大,主要原因还是2009年、2010年货币信贷比较快,包括麦金农教授讲得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全球以及中国的影响。过去几个月货币政策的调控开始显现效果,我们看到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经济增长有开始放缓的迹象,4月份的PMI尤其是整体的定单指数和出口定单指数都在放缓,甚至现在市场上看到有两种分化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通胀问题还是很大,另外一种观点开始担心增长放缓是不是太快,紧得是不是太狠。
[彭文生] 我想,短期内政策还是会维持偏紧的态势,来巩固过去几个月的效果,未来还是要有偏紧的态势。但是还要看到一些有利的变化,不要太悲观。另外,全球价格调整,这个调整的力度不是一般的状态。我认为从短周期来看,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的压力。所以,既要看到内在的,早前的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压力,也要看到新增的正面因素的影响。
[彭文生] 从货币政策来说,我是比较同意,理想状态化价格工具应该使用更多一些。我们的问题也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在我们现在汇率灵活性不足的情况下,在资本帐户有空余的情况下,确实是比较困难的选择。如果国内完全依靠价格工具,不控制增量流动性的话,可能会造成自动流入、国际收支压力非常大。
[彭文生] 我们看过去几个月的政策调控基本上是多重的工具在使用,数量型工具控制流动性的增量。当然这个不够,因为前面流动性的存量,M2已经很大了,怎么控制存量M2的流动性,要提高利率,M2的规模就会低。这是我们看到过去几个月产生的作用。
[彭文生] 同时,要增加汇率的弹性,增加汇率弹性不是说人民币要按照一个速度快速升值下去,而是说在经济好的时候、通胀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政策紧缩的时候,汇率增长可以快一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资本流入,但是短期内为了控制通胀压力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国内价格的影响,汇率能不能起一定的作用。
[彭文生] 长远来说,我说一个观点,中国的人口结构要看通胀,还是要看人口结构里面所代表供给的潜力和消费的情况,有多少人处在生产年龄阶段,多少人处在消费年龄阶段。比如说人口年龄在25岁到64岁之间,看作是一个生产者、储蓄者,25岁以下、64岁以上看成主要是消费者的话,我们现在的人口结构比例是12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100个消费者有120个生产者在支持。我们跟印度相比,印度是80,100个消费者只有80个生产者的支持,印度是一个短缺的经济,而中国是相对比较充裕的经济。这样的人口结构在未来五年到十年,还是会维持这样的状态。
[彭文生] 所以说,中国的潜在增长因为劳动年龄人的减少会减缓,通胀不仅要看劳动年龄人的变化,还要看消费年龄人口的变化。所以,从中长期来说,中国经济面临更主要的风险是资产价格泡沫,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正是因为生产超过消费,CPI比较温和,但有周期性的上下波动。所以,相对于CPI不是那么大。这是未来五年还会继续的,政策层面考虑继续的消化市场上的泡沫。
【互动环节】
[彭文生]
刚才都提到,美国过去20年通胀很低,中国过去十年平均通胀也很低。我想讲一下中国人口结构的观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美国什么时候超过100的,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美国生产的人数超过消费的人数呢?是在1985年到1990年之间。日本是什么时候超过的呢?是1975年到1980年之间。我们看到其他的发达国家,德国、英国都跟美国差不多。我们过去的20年,发达国家比较温和的CPI,就是供给比较充分的经济。
[彭文生]
70年代美国的通胀之所以那么高,除了货币政策的问题,美国70年代的人口结构就是一个短缺性的经济,那个时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只有80,像今天的印度一样,因为那个时候年轻人多。发达国家过去20年和二次大战以后到80年代,这期间它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在之前是CPI通胀政策紧缩,过去的20年CPI通胀比较温和,但是经济波动主要的驱动因素是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危机,而且这个金融危机不仅仅停留在美国本身,包括亚洲金融危机,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彭文生]
我们中国生产者超过消费者是什么时候?1995年、2000年之间达到的,中国经济是在90年代从短缺性的经济变成过剩性的经济,这当然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系,但其实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有关系。这样的人口结构导致了非常强烈的投资需求。我们看今天资产泡沫的迹象,包括房地产,股市虽然看得不明显,但过去十年扩容非常大。我们看银行所谓的理财业务发展这么快,都是投资需求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资本帐户是管制的,这样大的泡沫,我非常同意人民币现在不一定是低谷,强大的资产泡沫,我们的升值压力大。